在繁华璀璨的上海车展舞台上,中国的汽车品牌制造商们不仅炫耀着他们最新的科技瑰宝,还纷纷揭开了一系列全新车型的神秘面纱,这些创举无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们的热切目光。
镜头转向新华社记者方喆的镜头下,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以“拥抱创新,携手共赴未来”的豪迈主题,如火如荼地展开。这场汽车界的盛宴汇聚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中外行业翘楚,展览总面积更是突破了36万平方米大关,参展国家的广泛性和展览规模之大,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披露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本次车展共展出了约1300辆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超过了七成。”他进一步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版图与中国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中国已然跃升为全球汽车消费的核心市场。上海车展,这一全球汽车工业的顶级盛事,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在科技水平和创新突破上的最新成就。
电动化的浪潮中,动力电池与充换电技术的革新无疑是推动这一变革的主力军。在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一系列新型动力电池、超快充以及换电技术的发布,不仅极大地缓解了新能源汽车用户对于续航焦虑的困扰,更成为了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塑造新质生产力的风向标。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在此次车展上大放异彩,推出了三款动力电池新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以及融合了双核架构与自生成负极技术的骁遥双核电池,还有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宁德时代董事长、CEO曾毓群在发布会上强调:“钠电体系的突破,意味着我们打开了资源利用的崭新边界。”他展望道,钠电的成熟应用将显著减轻对锂资源的依赖,为新能源产业的基石注入更为稳固的力量,引领新能源利用从“单一资源的桎梏”中解脱,迈向“能量自由的广阔天地”,加速新能源在全场景的产业化进程。
骁遥双核电池,作为宁德时代创新智慧的结晶,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一块电池内部划分为两个独立的能量区,每个区域由不同材料组成的电芯各司其职,共同发挥最佳效能。宁德时代国内商用车兼乘用车CTO高焕介绍道:“这种双核设计,实现了能量的智能调配与高效利用。”伴随双核电池的诞生,宁德时代还首创了“电电增程”技术,该技术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态及用户的驾驶习惯,智能调整两个能量区的分配策略,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在超快充领域,极氪与华为数字能源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极氪推出的全液冷充电桩,峰值功率高达1.2兆瓦,仅需5分钟即可为车辆补充300公里的续航里程。而华为数字能源则带来了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其超充峰值功率可达1.5兆瓦,每分钟可补能20千瓦时,补能效率较传统快充桩提升了近4倍。
然而,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却对换电技术抱有更为坚定的信念:“再快的超充也无法与换电的速度相媲美,且换电过程全自动操作,无论是雨雪天气还是其他恶劣条件,用户都无需下车,体验更为舒适。”他同时指出,超充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如电池质保、电力容量限制以及能源损耗等问题。相比之下,换电技术则展现出了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为便捷的用户体验。因此,蔚来与宁德时代均在加速换电领域的布局。蔚来推出的乐道L90,基于NT3.0平台900伏高压架构打造,支持900V快充和换电两种补能模式,仅需3分钟即可完成电池更换。而宁德时代则与广汽集团达成了巧克力全生态战略合作,并与一汽、长安、北汽、奇瑞、广汽五大车企共同发布了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进一步推动了换电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除了电动化领域的革新外,智能化也成为了本届上海车展的又一亮点。如果说电动化是推动汽车产业变革的先锋力量,那么智能化则是决定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所在。在本届车展上,智能化技术的竞争尤为激烈。
东风汽车集团以“天元智能”技术品牌的发布,展现了其在智能化领域的深厚底蕴。作为“天元智能”技术品牌的基石,天元电子电气架构是东风汽车自研的高度集成中央智慧平台,它实现了动力域、车身域、座舱域、智驾域四个区域控制的深度融合;而天元OS,则是东风汽车面向行业开源的新一代整车操作系统,它以“安全、高效、开放”为核心理念,致力于为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提供坚实可靠的底层软件平台。
华为同样不甘示弱,在智能技术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HUAWEI XMC等一系列全新解决方案。华为车BU CEO靳玉志表示:“华为乾崑智驾ADS 4采用了面向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WEWA架构,实现了端到端时延的大幅降低、通行效率的提升以及重刹率的减少。”这一系列创新成果,无疑为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了更为强劲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发布智能化战略时,都将“安全”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吉利控股集团在本届车展上宣布完成旗下电池业务的战略整合,正式成立全新电池产业集团——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表示:“对汽车而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他强调,安全是吉利造车的初心和创新的基石,吉利在造车近30年的历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开发战略。吉利对安全的持续投入,不仅是为了追求技术领先,更是为了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在智能化的浪潮中,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然而,如何持续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标准成为了关键所在。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才能确保智能化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上海车展,不仅是一场汽车科技的盛宴,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深刻思考。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汽车产业界,相关部门正被迫切呼唤,需迅速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旨在为市场立下规矩,引领整个行业迈向稳健的发展轨道。长安汽车掌舵人朱华荣先生深刻指出,安全不仅是智能驾驶与智能化浪潮中的坚固防线,更是企业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强化安全监管非但不会成为智能化征途上的绊脚石,反而如同一位严苛却慈爱的导师,引领行业在健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车展的璀璨舞台上,一场由华为车BU携手中汽中心及十一家精诚合作的车企共同发起的“安全智能驾驶倡议”如同一股清流,激荡着整个行业的神经。华为方面的代表靳玉志先生郑重宣告,全行业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清晰界定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范畴与应用场景,让消费者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能够洞若观火,准确把握每一款车型的真实能力。毕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未来,不应偏离安全的初心,唯有安全,方能成就真正的智能驾驶。
面对电动化与智能化交织的汹涌浪潮,自主品牌与新势力企业犹如离弦之箭,全速冲刺,而外资品牌与合资车企的转型步伐,则显得有些沉稳而迟缓。然而,在本届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宝马、奔驰、大众、日产、通用等跨国车企纷纷按下加速键,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决心。
宝马集团携三款BMW新世代概念车惊艳亮相,同时带来了两项颠覆性的技术——智能超感座舱与全新操作系统X。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先生难掩激动之情,他表示,新世代车型不仅代表了BMW在设计、技术与理念上的巨大飞跃,更将开启一个更加智能、人性化且富有责任感的豪华出行新时代。这些车型融合了全新设计语言、革命性的电子电气架构、高度集成的超级大脑、颠覆性的数字化体验以及新一代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技术,它们将共同定义宝马、品牌以及产品的未来蓝图。
与此同时,奔驰的Vision V概念车与全新纯电长轴距CLA也在上海车展迎来了它们的全球首秀。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先生自豪地介绍道,Vision V概念车不仅是全新VAN.EA纯电架构平台的先驱之作,更承载着奔驰对未来客户体验的深刻洞察与美好愿景。从电动驾驶、智能辅助驾驶到智能娱乐系统,每一项创新都旨在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舒适且个性化的出行体验,无论是家用还是商用,都能轻松应对,游刃有余。
别克品牌也不甘落后,在此次车展上发布了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依托“逍遥”超级融合架构,一口气规划了六款新能源汽车产品。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卢晓先生坦诚地表示,这些举措不仅标志着别克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全面转型,更彰显了上汽通用在未来汽车市场中的坚定决心与无限可能。从5月到9月,别克“至境”将陆续推出多款核心产品,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驾驶体验。 回望过去,国外技术曾是中国汽车行业起步与成长的重要推手。然而,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中国本土技术迅速崛起,智能电动化供应链也日益完善,使得跨国车企开始主动寻求与中国创新力量与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宝马与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的携手,奔驰与Momenta的结盟,上汽奥迪与华为乾崑智驾解决方案的联姻……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与合资车企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中国的创新力量与供应链。“外资车企+中国科技”的组合,已经成为本届上海车展上最耀眼的“超级CP”。
齐普策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在宝马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新世代技术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中,更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宝马将携手更多本土顶尖科技企业,共同构建汽车生态系统,以本土研发的丰硕成果反哺全球体系,为客户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上海车展首次设立了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科技公司与供应链企业的参展数量显著增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先生指出,这充分说明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时代,科技与汽车的融合正在进一步加速。而跨国车企主动拥抱中国创新力量与供应链,则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正由边缘地带逐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德国汽车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先生则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提醒:“如果我们的汽车业想要重振雄风,就必须更加深入地了解并融入中国市场。”在这场全球汽车产业的大变革中,唯有不断创新、勇于拥抱变化,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