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讯网8月5日讯 据《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中国已成功步入钠离子电池量产的新纪元,这一创新技术以海洋中储量丰富的钠元素为核心原料。
报道指出,在全球脱碳趋势的推动下,钠离子电池于2021年前后逐步迈入商业应用阶段。尽管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显逊色,但其安全性能却更为优越。富士经济研究公司的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钠离子电池市场价值或将达到60亿日元,而到了2045年,这一数值或将激增至1.3万亿日元之巨。
在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中,中国企业无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国内汽车制造业巨头比亚迪已于2024年率先开启了钠离子电池的量产之旅,而另一行业大佬宁德时代亦宣布将推出全新品牌,计划在2025年正式将钠离子电池推向市场。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电池制造商在这一领域似乎动作迟缓。电气硝子公司仅展示了“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小型样品,而住友电气工业公司更是在十年前便暂停了相关产品的开发计划。
当前,钠离子电池的量产仍处于起步阶段,生产效率尚待提升,且价格相较于锂离子电池仍显偏高。但业内普遍认为,随着量产规模的逐步扩大,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望迅速下降,最终或将实现价格上的超越。
中国企业对钠离子电池量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用户资源的深度挖掘,或将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领先日本同行一步。(编译/资讯编辑室)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