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动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续航焦虑再度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小李的一次出游经历,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电动汽车在高速路上的续航困境。他驾驶的新锐纯电动车,在仪表盘上显示续航500公里的情况下,以130公里/小时的速度驰骋,却仅仅行驶了260公里便逼近电量临界点,差点遭遇抛锚的尴尬。
小李的经历并非个例,众多电动汽车车主纷纷反映,在高速公路上以130公里/小时的速度疾驰时,电量如同决堤之水,迅速消逝,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探究其根源,主要有两大因素作祟:其一,电机效率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大打折扣,尤其当速度攀升至100公里/小时以上时,效率下滑的趋势愈发明显;其二,高速巡航过程中,刹车几乎成为摆设,能量回收系统因此“英雄无用武之地”,无法像在城市拥堵路段那样,通过频繁的制动动作回收宝贵的能量。
不同车型在高速电耗方面的表现亦是千差万别。流线型轿车以其低风阻系数(约为0.25)的优势,在高速行驶时电量消耗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一般在20%-30%之间徘徊;而SUV车型则因其方正的车身设计,风阻系数往往高达0.35以上,导致电量消耗的增长幅度可能飙升至30%-50%的区间。一位Model3车主的亲身测试更是直观地展示了速度对电耗的影响:当巡航速度从80公里/小时提升至120公里/小时时,电耗增加了28%,若再进一步加速至130公里/小时,电耗更是激增15%。
面对高速电耗的严峻挑战,部分高端车型已迈出了技术革新的步伐。它们通过优化电池组结构,提升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效率,并升级电控系统,实现对电能的精准调控,从而将高速电耗的增长幅度控制在相对合理的20%左右。某款搭载800V高压平台的车型,在13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实测电耗较同级车型低了18%,这一数据无疑为技术革新的成效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然而,尽管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但电动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续航表现依然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许多车企在广告宣传中所标榜的“超长续航”,往往是在理想化的测试条件下得出的数据,而一旦驶入高速公路,以较高速度行驶时,续航表现往往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电动汽车车主而言,认清这一现实,合理规划行程,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