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的畅销,“续航焦虑”成了许多人买车前都绕不开的话题。很多人都认为买纯电车就要时刻担心电量不足,或者出门没电,坏在路上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作为一名四五年电车驾驶员,我可以说是很有资历了,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点,事实上,真正焦虑的往往是买了混动汽车的车主。
混动汽车的困扰
我的一位朋友买的混动,那会儿我已经有一辆续航400的纯电车,他就和我吐槽:“纯电续航太短,用油又心疼,每天都在计算着纯电的续航里程。”
由于他的纯电续航只有70公里,这就意味着每天都要频繁充电,充电次数比我多多了,再加上油价一直都很高,每次切换燃油模式,那种在“烧钱”的感觉油然而生。许多混动车主甚至是将“不烧油”作为第一准则,电量一旦低于百分之10,焦虑感瞬间拉满,即使知道有油兜底,仍然会觉得焦虑。
电池健康喝经济负担的担忧
除了频繁充电的需求外,混动和增程式的痛点在于电池的容量不仅小,而且充电速度慢,不仅仅是充电时间长,电池的寿命问题也值得人深思。
频繁的充电放电是否会加速电池的衰减?几年以后是不是需要更换电池?高昂的换电成本是悬在每一位新能源车主头上的一把刀。
纯电车主的“真香”体验
作为一个拥有两辆纯电车的用户,从来不会为了续航焦虑,一辆是400续航,已经开了4年,一辆是700续航,开了一年多,总体驾驶感觉很好,出远门就开700续航的车,合理规划行程,行驶到一定里程,停车充电休息,一点儿都不耽误,完全能够避免趴窝风险。
焦虑之源:用车费用的心理较量
细究之下,续航焦虑多是被外界舆论所放大。节假日时,网络上频现夸大报道:充电桩前排起长龙,人们为争夺车位而大打出手……然而,这般景象在加油站亦非罕见。
其实,焦虑的真正根源不在于技术瓶颈,而在于用车费用的心理斗争。一旦享受过低廉的电费,再面对高昂的油费,那种如割肉般的痛苦,才是焦虑的本质。
以理性之眼,科学布局
新能源汽车的焦虑面貌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对比:纯电车主初时或因续航而心生短暂困扰,但随着使用习惯的深化和充电设施的健全,焦虑逐渐烟消云散;而混动车主则因频繁充电、油耗负担及电池寿命等问题,陷入更深的纠结。故而,对于有意购车者而言,核心在于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境,做出理智抉择,并通过科学规划,彻底挣脱焦虑的枷锁。毕竟,无论是纯电还是混动,适合自己的,方为至上之选。